Menu
清晨的阳光洒在太行山脉的褶皱间,一辆载着市文联文艺工作者的巴士沿着蜿蜒的山路驶向西柏坡。车厢内异常安静,每个人都在凝望窗外的景色,仿佛在透过层峦叠嶂的山峰,追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对于这些平日与笔墨琴弦为伴的文艺工作者来说,这次前往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学习,既是一次精神的朝圣,也是一次创作源泉的探寻。
当巴士缓缓驶入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八个大字在朝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一位老作家情不自禁地站起身,轻声念出这庄严的文字,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这一刻,所有学员都感受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召唤,仿佛听到了历史深处的回响。
在西柏坡党员教育培训开班仪式上,学员们站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在群山间回荡,许多人的眼角湿润了。他们不仅是在宣读誓言,更是在与历史对话,向先辈承诺:文艺工作者永远不会忘记为什么出发。
本次培训深入挖掘了一个珍贵的历史细节:1948年秋冬,在西柏坡简陋的办公室里,毛泽东同志在指挥三大战役的间隙,亲自撰写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据《毛泽东年谱》记载,那时军委作战室每周都要处理上百份战报,毛泽东常常在批阅完战报后,挑灯夜战撰写文章。学员们站在毛泽东旧居的书桌前,凝视着那盏复制的煤油灯,仿佛看到昏黄的灯光下,领袖挥笔疾书的身影。
更让人动容的是,据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西柏坡记忆》记载,当时中央领导人的饮食标准与普通工作人员完全相同,毛泽东同志经常工作到深夜,也只会让炊事员热一热白天剩下的小米粥作夜宵。这种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作风,让每一位学员都陷入了沉思。一位学员轻声感叹:"这才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应该具备的品质。"
培训期间,学员们还参观了一个特别展区——"文艺座谈会旧址"。1948年秋,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文艺座谈会,讨论新时代文艺工作方向。据《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史》记载,会议明确提出文艺工作要"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站在这个简朴的会场里,学员们仿佛听到了当年文艺工作者热烈讨论的声音,感受到了党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
夜幕降临时,学员们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星空下的座谈会"。大家围坐在院子里,仰望璀璨的星河,畅谈学习心得。一位剧作家动情地说:"站在西柏坡的星空下,我忽然明白了什么是‘接地气’。艺术创作的根,必须扎在人民群众中间,扎在深厚的土地中。"这番话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共鸣,大家纷纷表示要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贴近人民生活的优秀作品。
在结业仪式上,学员们自发组织了一场简朴而深情的文艺演出。诗歌朗诵《西柏坡的灯光》、小提琴独奏《太行山上》、集体合唱《团结就是力量》,每一个节目都饱含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和对艺术初心的坚守。演出最后,全体学员面向五大书记铜像深深鞠躬,许下了"以人民为中心创作"的艺术誓言。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