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课程咨询:031180761656、13663110508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园地

超越“两个务必”:西柏坡党员教育培训中的隐蔽核心——制度建设

来源:chuxin 时间:2025-09-12 14:02:19 浏览次数:

20201009111359408.jpg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历史转折时期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核心不仅包含“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更蕴含着党在战略决战阶段对组织建设与制度创新的深刻探索。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著名论断,正是这种精神的重要实践体现。根据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年谱》记载,此次会议专门通过《关于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要求各级党委严格执行定期报告制度,甚至详细规定报告内容必须包括各项政策执行情况、干部配备与群众情绪等具体事项。这种制度设计体现了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过程中的政治远见。

当前开展党员干部教育时,特别需要深入挖掘这一时期党的制度建设智慧。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引导学员体会当年党中央建立请示报告制度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通过再现历史场景的教学方式,让学员深刻认识到严明的组织纪律不仅是战争年代克敌制胜的法宝,更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这种教育培训不是简单的历史回顾,而是着眼于提升当代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和制度执行力。

西柏坡党员教育培训体系特别强调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在专题教学中,学员将通过对比研究1948年请示报告制度与当代党内监督条例的演进脉络,理解中国共产党不断自我革新的制度创新传统。这种培训方式打破了传统理论教学的框架,使学员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思考中,深化对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的认识。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开发的“纪律建设的历史传承”情景模拟课程,正是这种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

值得注意的是,1948年建立的请示报告制度并非单纯强调服从,而是充满民主集中制的辩证智慧。根据档案馆藏会议记录显示,当时制度设计既要求下级定期报告,也明确规定上级机关必须在接到报告后十五日内予以批复。这种双向互动的制度安排,既保证了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又尊重了地方的首创精神,体现了党的集体领导制度的优越性。这种制度设计理念对当代完善党内监督体系仍然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西柏坡精神的学习传承需要创新教育载体。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通过开发沉浸式教学项目,组织学员重走中央办公厅驻地旧址,在当年中央机关办公的农家院落中现场研讨请示报告制度的当代价值。这种体验式教学使学员不仅从理论层面更从情感层面认同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性,有效提升了教育培训的感染力和实效性。许多学员反馈,在这种历史场景中的学习体验,使他们对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认识得到了显著深化。

新时代弘扬西柏坡精神,要特别注重挖掘其制度建设内涵。1948年请示报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系统构建执政条件下的领导制度体系。西柏坡党员教育培训应当引导干部从历史制度创新中汲取智慧,深刻理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历史逻辑和现实要求,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这种基于历史经验的培训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李老师

Copyright © 备案号: 冀ICP备19022893号-2 公安部备案号:1301080200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