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课程咨询:031180761656、13663110508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园地

从"两个务必"到新时代赶考:西柏坡精神何以历久弥新?

来源:chuxin 时间:2025-06-19 14:10:45 浏览次数:

西柏坡干部学院现场教学

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中,西柏坡精神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丰富的思想内涵熠熠生辉。1947年5月至1949年3月,这个太行山东麓的小山村成为中国革命的指挥中枢,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农村走向城市、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的关键转折。

一纸"安民告示"展现的执政初心

1948年初春,中共中央刚进驻西柏坡不久,便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据中央档案馆馆藏文献显示,当地群众对部队借用民房心存顾虑,毛泽东得知后立即指示:"马上起草安民告示,明确借用民房的政策和补偿办法。"这份由周恩来亲自拟定的告示承诺:部队借用民房"必先商得房主同意","如有损坏,照价赔偿","部队转移时立即归还"。

更令人感动的是,告示特别强调"不得擅自动用群众一草一木"。这一细节被收录在《西柏坡时期中央文献选编》中,展现了共产党人即使在军事斗争最紧张的时刻,依然恪守群众纪律、尊重群众利益的执政初心。如今,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红色教育课程中,这一案例常被用来阐释"权为民所用"的深刻内涵。

军委作战室的"三不原则"

在西柏坡纪念馆内,复原的中央军委作战室面积仅有35平方米,却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据《聂荣臻回忆录》记载,这个简陋的作战室严格执行"三不原则":一不挂作战地图以外的装饰,二不放与作战无关的物品,三不开与战事无关的会议。三张桌子拼成的会议台,一部手摇电话机,几盏煤油灯,构成了当时中国最高军事指挥中心的全部家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战参谋们发明了"红蓝铅笔标注法",用不同颜色标注敌我态势,这一方法后来成为我军作战标图的规范。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在党员培训中,常以此为例讲述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启发学员思考如何在新时代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九月会议"上的特殊规定

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九月会议"),是确立夺取全国胜利战略部署的重要会议。《杨尚昆日记》中记载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会议期间特别规定"汇报不得超过半小时,发言必须直奔主题"。毛泽东在会上强调:"现在是打仗时期,办事要讲效率,说话要像发电报一样简练。"

这种高效务实的会风,与当时国民党政府冗长低效的议事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历史学者金冲及在《转折年代》中指出,西柏坡时期形成的这种简洁高效的工作方法,实际上奠定了新中国行政机关的基本运行风格。这一历史细节对于当前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具有重要镜鉴意义。

从历史深处汲取前行力量

西柏坡精神蕴含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等宝贵品质,穿越时空依然闪耀着真理光芒。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通过沉浸式教学,让学员在毛泽东旧居的土炕前感悟"进京赶考"的忧患意识,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重温"两个务必"的深刻警示。

当代治国理政可以从西柏坡精神中获得三重启示:第一,越是接近目标越要保持清醒,始终怀有"赶考"心态;第二,越是条件改善越要厉行节约,永葆艰苦奋斗本色;第三,越是形势复杂越要依靠群众,坚持人民至上理念。这些启示对于培养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特殊价值。

西柏坡的土墙灰瓦间,蕴藏着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精神密码。从"小米加步枪"到"北斗导航系统",从土坯房里的作战室到现代化指挥中心,物质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如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弘扬西柏坡精神,就是要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搏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正如总书记强调的,西柏坡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李老师


Copyright © 备案号: 冀ICP备19022893号-2 公安部备案号:1301080200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