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教学方案
最新资讯

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传承革命精神,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中心近期组织干部职工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开展红色教育专题活动。本次教育活动以“追寻赶考足迹,筑牢初心使命”为主题,通过实地研学、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引导干部职工从西柏坡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走进中共中央旧址:感悟“两个务必”的历史回响
在西柏坡红色教育活动中,学员们走进中共中央旧址大院,目睹毛泽东主席旧居墙上手写的“六条规定”照片——其中“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等质朴要求,与当下全面从严治党理念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据中央文献出版社《西柏坡纪事》记载,1948年秋,党中央曾专门下发《关于请示报告制度的决定》,要求各野战军每两月提交一次综合报告,这种制度化建设思维,成为我党从革命转向执政的重要准备。
从九月会议到“进京赶考”:战略布局的智慧启示
在西柏坡干部学院专题课堂上,教员重点剖析了1948年九月会议的历史细节。根据《毛泽东年谱》记载,这次会议首次系统提出“五年根本打倒国民党”的战略规划,同步部署了经济整顿、民主建政等全套方案。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会议期间任弼时提交的《关于政权建设问题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学会管理城市,必须尊重专业技术人才”,这种尊重规律、重视人才的工作理念,对新时代三农工作仍具镜鉴意义。
军委作战室的时空对话:小指挥所的大格局
几十平米的中央军委作战室,曾指挥三大战役共154次战役战斗。据解放军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记载,辽沈战役期间这里共收发电文403封,淮海战役时日均处理电报达30万字。更令人深思的是,在如此高强度作战指挥中,党中央仍同步推进《中国土地法大纲》实施,仅1948年就完成1.6亿人口地区的土地改革,这种统筹军事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全局观,为当前应对复杂三农问题提供方法论启示。
从柏坡岭到锦绣坡:红色基因的时代转化
西柏坡红色教育的深层价值,在于激活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机制。在柏坡岭现场教学中,教员讲述了鲜为人知的“马灯精神”——当年中央机关干部夜间办公需自备马灯,但制度明确规定“灯光不得超出窗纸范围”,这种自我约束与工作效率的平衡艺术,恰是当下改进工作作风的生动教材。这种发端于革命实践的管理智慧,正通过西柏坡干部学院的课程体系,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思想资源。
新时代“赶考”路上的三农答卷
站在“两个务必”发源地回望,西柏坡时期形成的“依靠群众、团结统一”革命传统,与当前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内在逻辑关联。据石家庄党史研究室研究成果显示,1948年华北解放区已建立128个农业试验场,开创“劳模与技术员结合”的农业推广模式,这种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的创新实践,至今仍是农村改革的重要遵循。通过沉浸式西柏坡红色教育,学员们对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历史纵深感有了更深刻体认。
此次教育活动创新采用“历史场景还原+现实问题研讨”模式,在中共中央旧址现场组织开展“新时代三农工作赶考之路”专题讨论。这种打破时空界限的对话机制,使西柏坡精神从历史坐标转化为行动指引,为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注入新动能。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