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西柏坡,这个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普通村庄,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非凡意义。它是“赶考”精神的发源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如今,西柏坡干部学院依托这一独特红色资源,开展独具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让每一位学员都能在此汲取历史智慧,锤炼过硬政治品格。
西柏坡干部学院的培训课程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学员们不仅参观中共中央旧址、七届二中全会会址,更重要的是通过沉浸式教学,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的高瞻远瞩。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这一思想至今仍然是西柏坡党性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众多西柏坡历史事件中,1947年通过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具有深远意义。根据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的土地改革》一书记载,这一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制定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精准把握当时中国最广大农民的根本需求。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土地制度改革本身,更在于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制定政策时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方法。当时,中央工委通过大量实地调研,了解各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情况和问题,最终形成了这一符合实际、顺应民心的政策文件。这种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正是当代干部需要从西柏坡党性教育中学习的重要品质。
西柏坡干部学院的教学设计特别注重历史细节的挖掘。学员们通过研究《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制定过程和实施效果,能够深刻理解政策制定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和群众基础上这一根本原则。这种从历史事件中提取工作方法的教学模式,使西柏坡党性教育具有更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当代干部在西柏坡学习时,能够亲身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时期展现出的战略思维和决策智慧。西柏坡时期,党面临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重大转变,需要解决一系列复杂问题。《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正是这一时期党应对挑战、推动社会变革的一个缩影,它为今天的干部提供了如何处理复杂问题的历史镜鉴。
西柏坡党性教育的独特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回顾,而是通过深入分析历史决策背后的思维方法和价值取向,为当代干部提供可资借鉴的工作思路。学员们通过了解《中国土地法大纲》等历史事件的细节,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
在西柏坡的学习经历,往往成为干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当他们站在中共中央旧址前,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的光辉历程,特别是深入了解《中国土地法大纲》等重大决策的历史背景时,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这种体验式的西柏坡党性教育,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效果。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