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课程咨询:031180761656、13663110508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园地

西柏坡精神解码:从革命圣地到新时代干部培训教育的红色基因

来源:chuxin 时间:2025-07-05 14:05:05 浏览次数:

西柏坡干部学院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坐标上,西柏坡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个太行山麓的小村庄,既是解放战争的指挥中枢,也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前的最后一站。如今,西柏坡干部学院将这段历史转化为鲜活的教材,让每一名参加党员教育培训的干部,都能在这里触摸到最本真的红色基因。

一、煤油灯下的“思想练兵场”

1947年,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后,刘少奇发现许多干部虽然实战经验丰富,但理论素养不足。他立即组织起“学习小组”,规定每晚8点准时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雷打不动。据《刘少奇年谱》记载,即便在国民党飞机轰炸的夜晚,学习小组也会转移到防空洞继续讨论(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

这种学习并非形式主义。现存于西柏坡纪念馆的一本《共产党宣言》上,留有刘少奇的批注:“第3章第2段,如何与中国农村实际结合?”这种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思的方法,如今被西柏坡红色教育课程继承发展,形成了“原著精读+现实研讨”的特色教学模式。

二、一封电报里的“制度基因”

1948年9月,西柏坡向全党发出《关于健全党委制》的指示,其中特别强调“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这份由毛泽东起草的文件,直接影响了后来新中国政治制度的构建。

西柏坡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中,学员们会拿到一份仿制的电报手稿,体验当年中央军委“每日一报”的工作节奏。这种沉浸式教学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西柏坡时期形成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是书斋里的理论推导,而是从战火中淬炼出的组织智慧。

三、扁担挑出的“经济课”

鲜为人知的是,西柏坡时期中共已开始探索经济治理。中央财政部档案显示,1948年发行第一套人民币时,董必武亲自带着干部用扁担挑着新钞票,到集市上向农民解释货币政策(《董必武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

今天,党员教育培训课程中增设了“扁担经济学”模拟课。学员们要像当年的干部一样,用最朴素的工具完成物资调配任务,从中理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经济工作法。

四、地图上的“战略思维”

西柏坡毛泽东旧居的墙上,至今保留着1948年的淮海战役形势图。参谋部当年用不同颜色的图钉标记敌我态势,这种简陋的工具却指挥了百万大军。西柏坡红色教育开发的“图钉推演”课程,要求学员仅凭有限信息做出决策,还原了“在物质匮乏中创造智慧”的经典案例。

作者:李老师

Copyright © 备案号: 冀ICP备19022893号-2 公安部备案号:1301080200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