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课程咨询:031180761656、13663110508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园地

扁担里的民心密码:西柏坡时期支前运动对新时代干部教育的启示

来源:chuxin 时间:2025-06-25 10:30:20 浏览次数:

7777.jpg

在西柏坡纪念馆的展柜里,静静躺着一根磨损严重的扁担。这根来自平山县下槐镇的老物件,曾随农民运输队辗转3000多里,为淮海战役运送军粮。据《华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料》记载,像这样的扁担,1948年平山县就征调了1.2万根。这个细节揭示了一个深刻命题: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今天传授的群众工作法,其精髓早在七十多年前就已写在这简陋的农具上。

走进中央工委旧址,墙上泛黄的《支前公约》依然清晰可辨:"保证不丢一粒粮,不破一个口袋"。当年平山县农民正是用这种近乎苛刻的自律,创造了4500万斤军粮运输零损耗的奇迹。当代党性教育专家发现,这些公约的制定过程本身就极具启示——不是上级命令,而是各村民主讨论的成果。西柏坡时期形成的"群众自我教育"模式,如今在西柏坡红色培训中演变为"参与式治理"工作坊,让学员体验从"替民做主"到"让民做主"的思维转变。

河北省档案馆保存的1948年《扩军工作总结》中,记载着一个感人案例:平山县南庄村17名青年集体参军,其中5人是家中独子。这种"最后一碗米送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的奉献精神,在当代干部培训中被解构为三个层次:土地改革带来的获得感、民主建政培育的参与感、模范表彰激发的荣誉感。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创新设计的"支前账本计算"课程,要求学员用原始算盘核算当年"合理负担"政策下的农户收支,这种沉浸式教学使学员对"利益联结机制"的理解深度提升40%。

在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电报机旁的墙上仍保留着当年手写的"每日民心简报"。这种将群众情绪纳入战略决策的做法,如今已转化为党性教育中的"民心地图"工具。学员们要像当年工作队那样,用脚步丈量民情,绘制包含"急难愁盼"热力图的调研报告。一位参训干部坦言:"当我试图用1948年的调研方法走访农户时,才发现我们掌握的'大数据'有时还不如当年的炕头座谈精准。"

白洋淀畔的冉庄地道战遗址,则提供了另一个教学视角。这里保存的"消息树"复制品,见证了群众智慧如何弥补技术劣势——用树干倒伏方向传递敌情,信息传递速度甚至快过无线电。西柏坡红色培训将其提炼为"基层创新工作法",引导干部在资源有限条件下突破治理瓶颈。近年广受好评的"微创新孵化器"培训模块,正是受此启发而设计。

站在西柏坡九月会议旧址前,望着毛泽东曾用来批阅文件的磨盘,当代干部应当领悟:那个用扁担挑起江山的年代,最珍贵的不是物质遗产,而是那份"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自觉"的政治智慧。这或许就是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所有课程的终极答案——学会用新时代的"扁担",挑起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李老师


Copyright © 备案号: 冀ICP备19022893号-2 公安部备案号:1301080200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