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近日,市农业科学院组织科研骨干及管理干部赴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开展为期五天的西柏坡红色教育专题培训。此次培训以“弘扬西柏坡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路”为主题,通过现场教学、专题党课、情景体验等形式,引导学员深刻领悟党的光荣传统与红色基因。
西柏坡的历史地位与革命精神
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并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据《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记载,毛泽东在此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思想至今仍是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
沉浸式教学:在革命圣地感悟初心使命
在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精心安排下,学员们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等核心场馆。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历史照片,生动再现了党中央在此运筹帷幄的峥嵘岁月。培训还特别设置了“重走赶考路”体验环节,学员们在滹沱河畔徒步,模拟1949年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平的历史场景,深刻体会“进京赶考”的深刻内涵。
红色教育与农业科研的深度融合
市农业科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培训不仅是党性教育的升华,更是一次科研精神的淬炼。西柏坡时期,党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与农业科研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使命高度契合。参训学员纷纷表示,要将西柏坡红色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动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
权威史料支撑:西柏坡的细节与启示
根据《西柏坡档案》(中央档案馆编)记载,西柏坡时期党中央的办公条件极为简陋。毛泽东的办公室兼卧室仅有一张木桌、一盏油灯和一张硬板床,却在此起草了数百份重要文件。这种“节俭高效”的作风对当代科研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专家在讲座中强调:“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是‘破旧立新’,这与科技创新中的突破思维一脉相承。”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