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斑驳的砖墙前,节能环保集团下属公司的学员们正凝视着一份特殊的历史档案——1949年2月,周恩来同志亲笔修改的《关于军旗的决议》手稿。这份保存在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教学档案室的珍贵文献,记录着党中央在进驻北平前夜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这是该集团在西柏坡红色教育专题培训中特别安排的"档案里的初心"微课堂场景。
"很多人不知道,西柏坡时期中央机关曾开展过三次'节约运动'。"在《牢记两个务必,永葆赶考精神》微课堂上,培训导师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1948年冬,董必武同志发现机关用纸浪费严重,亲自制定《节约公约》,要求"信封至少使用三次,先用铅笔写,再用钢笔写,最后翻过来糊好再用"。学员们对照着展厅里泛黄的信封实物,纷纷感慨:"这种'绿色办公'理念,比我们早了七十多年。"
在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培训团队创新设置了"三分钟情景还原"环节。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这里曾创下昼夜收发电报256份的纪录。学员们分组模拟"电报值班",体验当年用算盘计算补给数据、用毛线在地图上标记战况的工作场景。"现代环保大数据中心每秒处理百万条数据,但西柏坡的'土法信息化'更让人震撼。"一位学员在研讨会上如是说。
转赴白洋淀教学点时,党员教育培训课程特别安排了《总书记对白洋淀的情怀》专题课。2017年总书记考察雄安时,专门提到童年听母亲讲白洋淀雁翎队的故事。培训结合这段历史,组织学员乘船探访当年雁翎队利用芦苇荡开展游击战的"水上迷宫",并在荷花淀畔开展"新时代生态保卫战"案例研讨。有学员发现:"雁翎队破坏日军汽船用的'水葫芦战术',原理竟与现代治理蓝藻的生物操控技术异曲同工。"
在正定塔元庄村现场教学中,学员们重点考察了"低碳循环农业"项目。这里曾是总书记任正定县委书记时的联系点,如今将红色旅游与现代农业结合,打造了"零废弃生态链"。村支书介绍道:"我们学习西柏坡的'缸塔精神'——当年老百姓用腌菜缸当通讯塔基,现在用沼气罐当能源塔。"这种跨越时空的智慧传承,让从事环保工程的学员们深受启发。
培训最后一天,全体学员在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举行了特别的"绿色赶考"答辩会。各小组结合党史案例,汇报了"光伏板下的红色教育基地设计""基于群众路线的垃圾分类推广方案"等创新课题。
"这次培训让我们找到了节能环保事业的红色根脉。"结业仪式上,带队领导总结道,"从西柏坡的'铅笔信封'到今天的'双碳'目标,共产党人始终在作答同一份考卷。"据悉,集团将把此次西柏坡红色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党建+环保"十大攻坚项目,让红色基因真正赋能绿色发展。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