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使命担当,近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40名党员干部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在西柏坡干部学院开展为期三天的红色教育专题培训。此次培训以"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人民城市"为主题,通过沉浸式教学、情景体验、专题研讨等形式,让学员深刻感悟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
在中共中央旧址,学员们驻足于七届二中全会会场,聆听讲解员讲述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离开西柏坡前,特意嘱咐工作人员将会议室的长条木椅全部留给当地群众使用。据中央档案馆《西柏坡时期后勤工作档案》记载,这批共36把木椅后来成为西柏坡村小学的第一批课桌椅,见证了共产党人"权为民所用"的庄严承诺。这个细节让学员们深刻体会到,群众路线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这样的具体行动中。
培训创新设置了"建设者的红色传承"微课堂。在《从六条规定到八项规定的传承》专题课上,西柏坡红色教育专家通过对比分析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六条规定"与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揭示了我们党作风建设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核。学员们分组研讨时发现,两者都聚焦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勇气。一位学员在讨论中感慨:"从'不送礼'到'厉行勤俭节约',变的是具体表述,不变的是为民初心。"
结合城乡建设工作的专业特点,培训特别安排了"西柏坡时期的基建智慧"案例教学。通过研读华北人民政府1948年颁布的《关于节约使用建筑材料的指示》,学员们了解到,当时党中央机关建房严格规定"不得使用新砖瓦,以修缮旧房为主"。这种因地制宜、节约资源的建设理念,对当前的城市更新工作具有重要启示。在随后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的使命"研讨中,多位学员提出要将这种精神融入老旧小区改造、市政设施建设等具体工作中。
在西柏坡干部学院精心设计的"重走支前路"体验教学中,学员们分组模拟当年群众支前队伍,肩挑背扛运送"军粮"。通过亲身体验,大家深刻感悟到"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的奉献精神。一位参与过多个重点工程建设的学员表示:"比起革命年代的艰苦条件,我们现在搞城市建设遇到的困难真的不算什么。"
培训最后一天举行了"红色基因赋能城市建设"成果汇报会。各小组结合学习体会,围绕"如何将西柏坡精神转化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展开热烈讨论。有的提出要建立"城建项目群众监督员"制度,有的建议在工程招标中增设"红色文化传承"评分项,还有的谋划开展"建设者讲党史"活动。这些建议将被整理成册,作为今后工作的重要参考。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这次党政培训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要把西柏坡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在城市建设中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作者:李老师